人到中年,慢慢就更意识到我们的责任与重担,加上上有老下有小,假如再加上丧偶,普通人都会丧失对生活所有些期盼,人到中年的感悟,你有多少?
1、上有老下有小,人到中年的苦楚哪个能懂!
人过半百,看透了生活,为了爸爸妈妈,为了孩子,不敢放松,不敢后退
中年是上有老,下有小的日子,心中的苦说不清道不明
中年的你,宛若一杯热开水,需要热情专注,咬牙挺住
心中再多的委屈,都不会倾诉,身上再多的伤痕,也不会表露
尽管生活再苦再累,你也要面带微笑,和爸爸妈妈交谈,和孩子游玩
或许这类苦,只有到了中年的人,才会懂
生活的苦,不要去诉说,由于只有自己才能懂
2、人到中年的感悟
人到中年,得到的是经验,看到的是年少,想法非常薄,是由于历程了沧桑,付出少了,丧失后才了解过去是那样的珍贵。
人到中年,看的透了,想的开了,才了解生活苦短,只不过一瞬,不是其他人讲出,就是自己等到。
中年的好,孩子不知道,中年的孤独,朋友不懂,中年的苦,自己领会,一瞬问一天,一生问一人,才了解得失随缘。
人到中年,无非是问一问,想一想,说一说,做的少了,早点休息,对身体好,多多训练,对心态好。
人活着是一种修行,不问得失,只为自己,不想过去,筹备将来,过去是那样简单,目前才了解,过去得到的一瞬,是目前失去的更多。
人到中年,撒谎话,容易让其他人怀疑生活,说狂话,容易让自己心乱,说闲话容易减少我们的人格,说怨话,容易耽误其他人的心思。
人到中年,赚到的是年龄,看透了爱情,想过了简单,走近安静的世界,才了解,得失随缘,生活不容易,且行且珍惜。
人到中年,一个字,盼,盼着家庭圆满,盼着儿女不担忧,自己能放心,活着能舒心,等着能高兴。
得失之间,不必争,吃亏不必忧伤,享福不必说其他人闲话,活着是一种美德,创造善良,厚德载物。
人到中年,还是一个人,到了其他人想看的年龄,说的重了其他人烦,说的轻了讨人厌。
该来的,还是回来,不来的,一辈子也不会来,得到了,只不过一个今天,失去了,只不过一个昨天,为了人活着,自己快乐,随遇而安。
人到中年,其他人想说的,给其他人机会,自己想做的,给自己时间,不必在乎成功,只须努力,高兴,所有随缘。
人到中年,心态好,才是真的好,人格宽,才能微笑多,过去努力多,目前美德多,只须良知在,问心无愧。
人走到的,才是中年,其他人的看,是微笑,自己就值得,其他人的等,是感恩,真心,自己就没白活。
中年的好,自己了解,中年的苦,自己了解,中年的梦,心里看透,中年只不过一个开始,将来非常长,附近非常不错,且行且珍惜。
3、丧偶式婚姻,人的中年的悲哀。
绝大多数中国女性的一生要历程四种不幸:当妈式择偶、保姆式老婆、丧偶式婴幼儿教育、守寡式婚姻。
直至目前,在很多男性的眼里,做家务和带孩子并无需多少时间,也没太多尊严。他们回到家,把包一放,把鞋一脱,往沙发上一躺,当起了大爷,不是玩手机,就是打游戏。
他们觉得,家的地板永远是自己干净的,饭菜永远都是自己香的,衣服永远都是自己洗干净码放整齐的。家什么东西没了,或者找不到,仅需大叫一声“老婆”就能了。
他们不知道,天天都要买菜洗衣服做饭有多枯燥;他们领会不到,无数次夜里起床给孩子泡奶粉换尿布有多辛苦;他们更不了解,天天下班回家还有数不清的家务活是有多烦心!
他们不理解产前痛苦症、产后痛苦症,只了解说“都是女性作”。
之前看过一篇文章,老师问孩子,什么叫父爱如山?
孩子回答:父爱如山就是不管平常母亲有多忙,父亲永远坐在那里一动不动,稳如泰山。还有孩子直接说:父亲像一个蛤蟆,母亲戳一下,动一下。
天天孩子回家,就是:
老公一回家,就重复孩子的问题:老婆,晚上吃那些?老婆,衣服在哪儿?最后还来一句:孩子,你妈呢?
过去看过一个视频,《我的父亲是一个假人》,丧偶式婴幼儿教育场景的真实还原。
为何会如此?
有一个非常奇怪的原因叫“男主外,女主内”,而且还是不少年传承下来的。由于男主外,女主内,所以做家务、带孩子理所当然都是女性的事情,男性只须事业有收获行。“事业有成”,这个词真的是一白遮百丑。
男性只须事业有成,可以不带孩子,不做家务,就算你在外面花天酒地,不陪老婆不陪孩子,外面对他们的评价永远都是“好男性”。而女性呢?要相夫教子,要家庭幸福,要经济独立,为了工作不带孩子不对,只带孩子不工作也不对。当她们回归家庭的时候,他们说:当家庭主妇带孩子,没一点价值!而当她们离开家庭,在职场厮杀的时候,他们又说:真不负责任!就不可以好好在家带孩子?
这个社会对男性太宽容,对女性太苛刻!
女性,要想获得精彩,就走出这种丧偶式婚姻的悲哀吧,对自己好一点,让自己更幸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