斩草除根是一个成语,意思是除草时要连根除掉,使草不可以再长。
1、斩草除根的意思
1、讲解
斩草除根是一个成语,拼音是zhǎn cǎo chú gēn,斩草除根的意思是除草时要连根除掉,使草不可以再长。比喻除去祸根,以免后患。源于《左传·隐公六年》。
2、出处
2.1、《左传·隐公六年》:“为国家者,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,芟夷蕰崇之,绝其本根,勿使能殖,则善者信矣。”
2.2、北齐·魏收《为侯景叛移梁朝文》:“若抽薪止沸,剪草除根。”
2.3、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卷三十7、斩草除根,萌芽不发;斩草若不除根,春至萌芽再发。
2.4、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二回《张翼德怒鞭督邮 何国舅谋诛宦竖》:若不斩草除根,必为丧身之本。
2.5、《东周列国志》第五回:‘’斩草留根,逢春再发。”
2、斩草除根的典故
1、原文
往岁,郑伯请成于陈,陈侯不许。五父谏曰:“亲仁善邻,国之宝也。君其许郑。”陈侯曰:“宋、卫实难,郑何能为?”遂不许。
君子曰:“善不可失,恶不可长,其陈桓公之谓乎!长恶不悛,従自及也。虽欲救之,其将能乎?《商书》曰:‘恶之易也,如火之燎于原,不可乡迩,其犹可扑灭?’周任有言曰:‘为国家者,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,芟夷蕴崇之,绝其本根,勿使能殖,则善者信矣。’”——《左传》
2、译文
往年,郑庄公请求与陈国讲和,陈桓公不同意。五父劝谏说:“亲近仁义而和邻国友好,这是国家可宝贵的手段,你还是答应郑国的请求吧!”陈侯说:“宋国和卫国才是真的的祸患,郑国能干什么?”于是就没答应。
君子说:“善不可丢失,恶不可滋长,这说的就是陈桓公吧!滋长了恶而不悔改,立刻就得自取祸害。纵是挽救,何能办得到!《商书》说:‘恶的蔓延,好似遍地大火,不能靠拢,难道还能扑灭?’周任有话说:‘治理国和家的人,见到恶,就要像农夫急于除杂草一样,锄掉它聚积起来肥田,挖掉它的老根,不要使它再成长,那样善的事物就能进步了。’”
以上就是斩草除根的典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