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过一档节目《 平衡养生说》,说秋分和立冬都是很重要的节气。由于漫长的季节的交替,需要更多呵护,让身体可以储存能量。那秋分养生和立冬养生需要如何做呢?
1、秋分养生应该注意:
1、饮食滋润防秋燥
在饮食摄养上,因秋属肺金,酸味收敛补肺,辛味发散泻肺,所以秋天宜收不适合散,要尽可能少食葱、姜等辛味之品,适合多食酸味甘润的果蔬。同时秋燥津液易伤,引起咽、鼻、唇干燥及干咳、声嘶、皮肤干裂、大便燥结等燥症,宜多使用甘寒滋润之品,如百合、银耳、淮山、秋梨、藕、柿子、芝麻、鸭肉等,以润肺生津、养阴清燥。广东民间历来秋天最多润养的汤水,此时正是大有所用,如青萝卜陈皮鸭汤、玉竹百合猪瘦肉汤、木瓜粟米花生生鱼汤、沙田柚花猪肝汤、无花果白鲫汤、霸王花蜜枣猪月展汤等都是家庭养生之品。
2、进补切不可乱补
依据中医“春夏养阳、秋冬季节养阴”的原则,目前已经进入秋天进补的季节,但秋天进补也不可乱补,应注意五大忌讳。第一,忌无病进补。无病进补,既增加开支,又害自己。譬如:服用鱼肝油过量可能引起中毒,长期服用葡萄糖还会引起发胖。除此之外,血液中胆固醇增多,还易诱发心血管疾病;第二,忌慕名进补。一些市民盲目觉得价格越高的药物,就越能补益身体,但事实上,过量滥用滋补品反而或许会致使过度开心、烦躁激动、血压升高,甚至引起鼻孔流血等。
3、选择轻松平缓的运动
秋天养生,应以“收”为主。运动宜选择轻松平缓、活动量不大的项目。还可适合进行一些抗寒训练和有氧运动,譬如:登山、步行、打太极拳、骑自行车、跳舞等。适合的冷水训练对预防伤风感冒、流鼻涕、支气管炎也有肯定成效。因此,平常可用冷水洗脸、洗脚、浴鼻,身体健壮的人还可洗冷水浴等。
4、注意预防风寒
秋天早晚温差大,应依据天气变化和每一个人的体质状况,准时增减衣物,预防风寒。但也不必过早“多着装”,应注意抗寒训练,也就是常说的“秋冻”。假如想收到好的健身成效,不要穿着单衣去户外活动,应依据户外气温变化,增减衣物。训练时,不适合一下子脱得太多,应等到身体发热后,才可脱下。训练后,切忌穿着汗湿的衣服在冷风中逗留,以防身体着凉。
2、立冬养生该如此做:
1、运动遵循“秋冬季节养阴”的原则
冬天训练不可少,适当的运动可增强身体抵抗力来抵挡疾病的侵袭。专家强调,冬季寒冷,人的四肢较为僵硬,训练前热身活动非常重要。
如伸展肢体、慢跑、轻器械的适当训练,使身体微微出汗后,再进行高强度的健身运动。衣着要依据天气状况而定,以保暖防感冒为主。运动后要准时穿上衣服,以免着凉。除此之外,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应禁止做剧烈运动,如打球、登山等。
2、生活起居遵循节律规律原则
睡觉与起床都要科学把握时间。人只有适应一年四季的变化,与变化的时空和谐相处,才有益于生命健康。而且《平衡养生说》也在强调生机潜伏、万物闭藏的冬天里,要养精蓄锐,使阳气内藏。具体的办法是“早睡晚起”,以保证充足的睡眠,并注意身体的保暖,以免阳气外泄。
3、精神遵循冬藏原则
在冬天,人体的代谢处于相对缓慢的时期,专家建议,遇见不顺心的事情,要掌握调控不好的情绪,对于痛苦心中的不好的情绪,可通过适合方法发泄出来,以维持心态平和。同时,要多晒太阳。由于冬天天黑的早,光照时间短,也是易使人产生痛苦情绪的一个缘由,因黑夜到来时,人体大脑松果体的褪黑激素分泌增强,能影响人的情绪,而光照可抑制此激素的分泌。要维持精神情绪的宁静,防止烦扰妄动,使体内阳气得以潜藏。